(一)
年轻时,曾临摹过不少古画中的菩萨。
菩萨们衣袂飘飘,祥云环绕。
一味痴迷于行云流水的线条和妍丽庄重的色彩,菩萨的笑容并未令我心生感触。
笔下的菩萨低眉敛目,笑得很传统——
或淡然而笑,或欣然微笑,或似笑非笑。
慈悲、祥和、安宁、悲悯——
这些形容词只限于书面意思,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很难体会到这些词语所蕴含的真正意味。
(二)
红尘滚滚,弹指间鬓边已生华发。
偶然翻检尘封的画稿,又看到多年前画过的菩萨。
莲花开了,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 。
那日,却是凛冬。
沉重的 雾 霾 中,菩萨真实而又虚灵地笑着。
有人说,世界艺术品里最著名的微笑莫过于两个。
一是达芬奇《蒙娜丽莎的微笑》,那是情欲世界里神秘会心的笑。
二是“菩萨的笑”。蒋勋曾写道:“在吴哥,神佛的微笑是从现世萦绕的苦难卑微里升华出来最澄静的美”。
每次看到蒋勋的这段话,总会想起金刚笑菩萨——
“由结金刚微笑契故,速得与诸佛同笑。”出生义曰:“由一切如来大欢乐义而生金刚笑。”
吴哥
(三)
瑞典汉学家喜龙仁(Siren)在他的书中写道——
“那些佛像有时表现坚定自信;有时表现安详幸福;有时流露喜悦;有时在眸间唇角带着微笑;有时好像浸在不可测度的沉思中,无论外部的表情如何,人们都可以看出静穆与内在的谐和。“
也许,人们眼中所看到的“菩萨的笑”,无论是慈悲祥和,还是安宁悲悯,都源自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渴求。
万物皆有佛性,何必纠缠于菩萨为何而笑?
一山、一川、一花、一叶,皆是菩萨笑的涟漪。
坐亦禅,行亦禅。
在山川花木中追随,在日出月落中感受,在风雨晴晦中洗礼。
从大理到丽江,到香格里拉,到梅里雪山……
大理龙龛
丽江玉湖
香格里拉
梅里雪山
(四)
菩萨如是知已,熙怡微笑。
这一立、一坐就是几千年。
菩萨悄悄伸个懒腰,
忍俊不已,粲然而笑——
露出了贝齿,现出了酒窝,
笑得,
笑得连自己是菩萨都忘记了。
(本文图片皆源自网络,在此表示严重感谢:)